蓄禽養殖廢水特點介紹及蓄禽養殖廢水處理工藝,畜禽養殖早已成為農業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。然而,如此重要的污染處理領域竟然長期被“漠視”確實值得深思。畜禽養殖污染引起市場爆炸性的關注是源于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頒發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。
一、政策市場分析
討論畜禽養殖廢水之前,請先將目光轉向內涵稍微寬泛的畜禽養殖污染,以便宏觀把握畜禽養殖廢水相關政策脈絡。
根據2010年《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》,畜禽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學需氧量占農業污染源(不包括典型地區農村生活源,下同)的96%,總氮占農業污染源的38%,總磷、銅、鋅等有較大占比。
可以說,畜禽養殖早已成為農業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。然而,如此重要的污染處理領域竟然長期被“漠視”確實值得深思。筆者認為,這主要是由于畜禽養殖市場尚處于培育期:畜禽養殖法律法規、標準規范等基礎制度建設滯后,法律,不正當競爭風險高,市場缺乏進入這一領域的基本保障;扶持引導政策不完善,政府資金投入不足,政策、資金風險較高,行業微利,市場缺乏進入這一領域的逐利動力;實用技術和研發推廣不夠,傳統技術捉襟見肘,新技術又受經濟等因素制約,市場缺乏進入這一領域的技術手段。
畜禽養殖污染引起市場爆炸性的關注是源于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頒發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。“水十條”多款條文均直指畜禽養殖污染。
第一條指出:防治畜禽養殖污染。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,2017年底前,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(小區)和養殖專業戶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。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(小區)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,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、處理、利用設施。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、集中處理利用。自2016年起,新建、改建、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(小區)要實施雨污分流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。
第四條指出:加快技術成果推廣應用,重點推廣飲用水凈化、節水、水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、再生水安全回用、水生態修復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適用技術。
第五條指出: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重點支持污水處理、污泥處理處置、河道整治、飲用水水源保護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、水生態修復、應急清污等項目和工作。
隨著“水十條”的深化落實,預計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將迎來市場的爆發期。
二、畜禽養殖廢水水質特點及危害
再請將目光轉回到畜禽養殖廢水。畜禽養殖廢水主要包含養殖沖洗時的糞、尿、殘余藥劑混合水以及部分生活污水,水質水量變化大,懸浮物多、有機物濃度高、氨氮濃度高、含有重金屬、致病菌并有惡臭。大量懸浮物沉淀,會使土壤孔隙堵塞,造成土壤透氣、透水性下降;高濃度有機物及氨氮,會使土壤養分失衡,導致土壤板結、鹽化,消耗水體溶解氧,會引起水體發黑、變臭;畜禽飼料常有的鋅、銅等重金屬則易在土壤中積累,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,影響作物生長;畜禽糞尿排泄物帶有的致病微生物、寄生蟲卵通過水源或蚊蠅傳播,易引起感染,甚至引發疫情;畜禽糞尿排泄物伴有的H2S、NH3等氣體,會產生胺、硫等惡臭氣體,嚴重影響周邊環境。總之,畜禽養殖廢水亟待處理。
三、畜禽養殖廢水主要處理技術
目前,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可分為物化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兩大類。常見的物理處理技術有吸附法、磁絮凝沉淀、電化學氧化、Fenton氧化等。
(1)吸附法
該法的關鍵是吸附介質的選取,目前常用沸石等作為介質。吸附有氮、磷的沸石,經過處理后可作為土壤改良劑或肥料,但該法對于吸附飽和的過濾介質必須嚴格處理,避免造成二次污染。
(2)磁絮凝沉淀
該法工藝流程簡單、沉降性好、處理周期短,但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。
(3)電化學氧化
該法對氨氮的去除率較高,NH3-N的去除率可高達98%,但COD的去除率則相對較低。
(4)Fenton氧化
該法對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較高,可作為畜禽廢水深度處理技術,但該技術Fe2+用量大、H2O2的利用率不高。
總的來說,物化處理技術對畜禽養殖廢水的COD、NH3-N、色度等有一定的去除率,可作為畜禽養殖廢水的預處理或深度處理工藝,但工程經驗不足,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。
生物處理技術是目前處理畜禽養殖廢水的常用技術→包括厭氧處理法、好氧處理法和厭氧-好氧聯合處理法等。
(1)厭氧處理法
厭氧處理法適用于處理含高濃度有機物的畜禽養殖廢水。常見的有厭氧折流板反應器(ABR)、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)、微生物燃料電池(MFC)等。ABR的COD容積負荷較高,水力停留時間較長,能實現含高濃度有機物廢水的處理;UASB是廢水厭氧處理的常用技術,工程實踐多,運行穩定且效果好,反應器內含顆粒污泥,處理畜禽養殖廢水具有高效、經濟、占地面積小等特點;MFC可在實現處理污水的同時,將污水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,有機物的去除率也較高,適用于含高濃度有機物廢水的處理。
厭氧處理技術在處理含高濃度有機物廢水的領域應用廣泛,COD去除率高且占地少。但厭氧處理出水不能達標,若反應器不密閉常有臭味產生,因此厭氧出水需進一步處理,常采用好氧處理技術。
(2)好氧處理法
常見的畜禽養殖廢水好氧處理技術包括SBR、SBBR、生物膜法、生物濾池、MBBR、MBR及A/O法等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有良好的脫碳、脫氮效果,COD和NH3-N去除率均達到90%以上,它可實現自動化控制,占地面積少,有多種變型工藝,如ICEAS工藝、CAST工藝、
DAT-IAT工藝等,是畜禽養殖廢水處理的常用工藝;序批式生物膜反應器(SBBR)反應器具有生物量高,占地少,脫碳、脫氮效果好等優點;好氧顆粒污泥沉降性能好,生物量高,能承受高有機負荷,脫碳、脫氮效果較好,適用于畜禽養殖廢水的處理,但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的具體工藝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;生物濾池需要選擇適宜的填料,脫氮效果較好;MBBR工藝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污水處理方法,兼具傳統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者的優點;MBR具有較長的污泥齡和較高的污泥濃度,脫碳、脫氮效果較好,但如何減緩膜污染仍是MBR發展和實現工程應用的瓶頸;A/O法工藝流程簡單、裝置少、不需要外加碳源,技術成熟。
以上各種好氧工藝對COD、NH3-N等均有較高的去除率,在實踐中要充分考慮各自的適用條件。
(3)厭氧(缺氧)-好氧聯合處理技術
單獨的厭氧或好氧處理無法實現畜禽養殖廢水的達標外排,結合它們各自的優勢,大多數畜禽養殖場采用厭氧(缺氧)-好氧聯合處理工藝。厭氧-好氧聯合處理法既克服了好氧處理能耗大和占地面積大的不足,又克服了厭氧處理達不到要求的缺陷,具有投資少、運行費用低、凈化效果好、能源環境綜合效益高等優點,特別適合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的處理。
對于含高濃度有機物的畜禽養殖廢水,厭氧-好氧聯合處理法能較好的實現有機污染物和氨氮的去除,COD去除率90%以上,且處理費用相對較低,對于畜禽養殖這種受自然與市場雙重風險影響的微利行業,尤其適用。其中厭氧消化階段去除大部分的COD;好氧過程進一步去除COD、NH3-N、SS。好氧出水再經過如人工濕地、絮凝沉淀、電化學氧化等的處理可達標外排。但是,厭氧消化的各階段處理效果很難同時達到最佳,有學者提出用水解酸化代替傳統的厭氧消化。畜禽廢水厭氧-好氧組合工藝應用的難點在于:厭氧或缺氧出水COD低,無法滿足后續好氧處理系統中微生物脫氮的需求,外加碳源量不容易控制。
四、畜禽養殖廢水處理經典案例
(1)項目簡介
浙江省某牧業公司主要養殖生豬;生豬存欄量3000頭。養殖場產生的生產廢水和其它污水總量約為100t/d;其中生產廢水進入現有的沼氣池中進行厭氧消化處理;沼液經過處理后排放到生態魚塘進行進一步處理。由于沼液量較大;COD濃度仍然較高;采用傳統的生態處理方式無法進行有效處理;同時考慮到廢水排放標準的要求和污染物減排的要求;要對沼液進行進一步處理。主要污染物指標均嚴于浙江省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(DB33/593-2005)。
(2)工藝流程
針對養殖沼液的廢水特征;提出了A/O+MBR的生物處理流程;沼液經過水泵提升由毛發聚集器過濾去除廢水中的毛發;進入缺氧區;好氧區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;主要功能進行脫氮。廢水隨后進入好氧區;有機物得到有效去除;氨氮發生硝化反應;經過處理的水被浸沒在反應器中的膜過濾;由出水泵抽出;經過消毒送入雨水池;與收集的雨水混合后回用于生產。
圖片
(3)系統運行效果
在來水COD在643~2761mg/L波動;平均為1389mg/L時;出水COD介于62~158mg/L;平均為118mg/L;COD平均去除率為91.5%。當進水負荷低于5.46kgCOD/(m3˙d)時;出水COD可保持在150mg/L以下。同時,養殖沼液廢水的COD波動較大;而MBR具有良好的抗沖擊負荷能力;可保證穩定的出水效果。
養殖沼液是高氨氮廢水之一;直接用于還田處理;會造成營養元素過剩;造成地表水體的富營養化和典型的農村面源污染。因此;利用MBR較好的硝化效果;以達到去除氨氮的良好效果。由于整個處理工藝采用了前置的缺氧反硝化設置;系統具有良好的氨氮去除效果:在進水氨氮最高達到728mg/L;平均為276mg/L時;出水氨氮可保持在50mg/L以下;平均為31mg/L;氨氮平均去除率達到85.1%。而整個MBR處理系統可基本完全截留懸浮物質;并過濾掉細菌和部分病毒;在采用消毒處理后;可簡單回用到沖洗豬舍等方面或可直接達標排放。
(4)運行成本分析
該工程總投資41.8萬元;顯示了MBR處理養殖沼液工程的運行費用;其直接運行費用由電費和藥劑費構成;噸水運行費用約為1.3元。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;運行成本并未有較大的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