廢水污水處理中污泥膨脹的原因及污泥膨脹控制措施,污泥膨脹時SVI值異常升高,二沉池出水的SS值將大幅度增加,甚至超過排放標準,也導致出水的COD和BOD5超標。嚴重時造成污泥大量流失,生化池微生物數量銳減,導致生化系統性能下降甚至系統崩潰。
1、 污泥膨脹的表現
污泥膨脹時SVI值異常升高,二沉池出水的SS值將大幅度增加,甚至超過排放標準,也導致出水的COD和BOD5超標。嚴重時造成污泥大量流失,生化池微生物數量銳減,導致生化系統性能下降甚至系統崩潰。
2 、污泥膨脹的原因
(1)在惡劣的環境中,絲狀菌由于其表面積較大,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比菌膠團細菌強,其數量會超過菌膠團細菌,從而過度繁殖導致絲狀菌污泥膨脹。惡劣環境是指水質、環境因素及運轉條件的指標偏高偏低。
(2)菌膠團生理活動異常,導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惡化是進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機物,使污泥負荷太高,缺乏N、P或DO不足,細菌會向體外分泌出過量的多聚糖類物質。
這些物質含有很多氫氧基而具有親水性,使活性污泥結合水高達400%,呈黏性的凝膠狀,使活性污泥在沉淀階段不能有效進行泥水分離。這種膨脹也叫黏性膨脹。
(3)非絲狀菌膨脹,進水中含有毒性物質,導致活性污泥中毒,使細菌分泌出足夠的黏性物質,不能形成絮體,使活性污泥在沉淀階段不能有效進行泥水分離。
3、 污泥膨脹控制措施
(1)臨時措施
加入絮凝劑,增強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,加速泥水分離,但投加量不能太多,否則可能破壞微生物的生物活性,降低處理效果。
向生化池投加殺菌劑,投加劑量應由小到大,并隨時觀察生物相和測定SVI值,當發現SVI值低于最大允許值時或觀察絲狀菌已溶解時,應當立即停止投加。
(2)調節工藝運行控制措施
在生化池的進口投加黏泥、消石灰、消化泥,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實性。
使進入生化池污水處于新鮮狀態,采取預曝氣措施,同時起到吹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作用,提高進水的pH值。
加大曝氣強度,提高混合液DO濃度,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厭氧。
補充N、P等營養,保持系統的C、N、P等營養的平衡。
提高污泥回流比,減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,避免污泥在二沉池出現厭氧狀態。
利用占線儀表等自控手段,強化和提高化驗分析的實效性,力爭早發現早解決。
(3)永久性控制措施
永久性控制措施是指對現有的生化池進行改造,在生化池前增設生物選擇器。
其作用是防止生化池內絲狀菌過度繁殖,避免絲狀菌在生化系統成為優勢菌種,確保沉淀性能良好的菌膠團、非絲狀菌占優勢。